2021年1月28日在秀山鄉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九次會議上
岱山縣秀山鄉人民政府鄉長 包堅敏
各位代表:
現在,我代表秀山鄉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,請予審議,并請其他與會同志提出意見。
一、2020年工作回顧和“十三五”發展成就
2020年,是本屆政府在新時代真抓實干、開拓創新的攻堅之年,也是秀山加快創業步伐、奮力開啟海島大花園建設新篇章的開局之年。2020年,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會精神,在縣委、縣政府和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,在鄉人大的監督支持下,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,團結和依靠全鄉人民,緊緊圍繞“五大會戰”、“四個岱山”、“灣區明珠·自貿港城”的戰略部署,奮力開創海島大花園建設新局面。2020年,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52.5億元,同比增長17.1%;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0萬元,完成年度任務120%;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.35億元,同比增長52%;旅游人數達273萬人次。
一年來,我們服務企業保生產,鄉域經濟逆勢而上。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,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省市縣疫情防控舉措,強化海上、境外來舟人員、冷鏈食品等領域管控力度,織密疫情防控網;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縣級集中醫學隔離點設在秀山,我們通過規范化設置“三區兩通道”,提升隔離點管理水平,累計對400余名隔離人員進行閉環管理,實行24小時一對一監管,確保不發生失管脫管漏管,守好岱山“南大門”;我們堅持“兩手抓、兩手硬”,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,取得“兩戰贏”的良好效果。常石集團交付各類船只16條,實現工業產值36.9億元,同比增長6.18%;惠生海工加速擴大產能,實現工業產值10億元,同比增長150%;原野船廠實現工業產值0.68億元。排摸確定140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,發放“兩直”補助資金120萬元,有效紓解企業困難、激發市場活力。幫助農戶搶抓農時,落實農業專班任務,全力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。房產銷售形勢良好,銷售105套,銷售額1.46億元。深化企業三服務,圍繞常石、惠生等重點企業,積極謀劃新建商業綜合體,完成常石商業街南側廢棄宕口邊坡生態治理工程方案設計,并啟動招投標程序,計劃投入資金800萬元,同時完成常石生活綜合體方案設計初稿;完成惠生門口臨時商業街建設,17家商鋪已建成投入使用,為村集體年增收70余萬元。組建工作專班,強力推動小蚶拆遷工作,完成小蚶128戶房屋征收簽約工作,簽約率100%。聯合動能連續運營時間保持全球第一,入選《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》,獲評為浙江省“生態文明教育基地”。積極整合各方資源,形成“全員參與、全員招商”的良好氛圍,先后多次赴上海、湖州、臺州等地開展招商引資工作,引進易銳文旅、惠生貿易、鼎諾生物、秀源園林等8家企業,實際到位資金1.7億元。
一年來,我們加強規劃重引領,環境品質持續提升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,做優做實鄉村規劃,邀請專業團隊編制《秀山大花園綠地景觀規劃》、《秀山鄉美麗城鎮建設行動方案》等規劃方案?!缎闵洁l美麗城鎮創建行動方案》獲評為省美麗城鎮樣板創建優秀方案。圍繞“五美”建設要求,突出重點、抓住要點,全力打造文旅特色型樣板美麗城鎮,已完工36個項目、完工率92.1%。突出重要節點,精心打造北客廳、三礁櫻花園等9處綠化景觀,新增綠化造林面積200畝。推進北緯30°常石櫻花主題公園建設,完成土地平整工作;自加壓力,完成櫻花公園北側11畝綠化景觀建設。深度挖掘秀山農耕文化,累計投入1957萬元,通過古建筑修繕、景觀節點打造等43個建設項目,完成秀北省級歷史文化村各項建設任務。發揮民生農業基地、景觀工業基地、農旅結合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,累計投入資金825萬元,推進12個項目建設,完成市級重點農業鄉鎮創建工作。創新“創城擂臺賽”機制,全面動員、全員參與,形成干群合力,已整改各類問題1600余處,全力打造“潔化、美化、序化”的宜居環境。探索人大代表團點評機制,階段性評價各村環境整治成果,推動“創城”工作向縱深發展。推進大坑自然村美麗庭院示范帶建設,打造生態宜居的幸福家園。深入推進三改一拆、五水共治工作,獲評全省“五水共治”工作優秀鄉鎮。
一年來,我們堅持特色出精品,旅游名片更加靚麗。提檔升級滑泥公園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,完成體育公園籠式足球場建設。舉辦“愛在海岸線,相約花海間”海泥狂歡季開幕式、長三角萬人徒步大會、稻田豐收節等品牌活動。堅持打造農旅融合的發展新業態,實現以農促旅、以旅促農。立足豐富的山林資源、濱海資源和農業發展基礎,規劃一批原生態游、自駕游、鄉村游等景點路線。開發長壽米、秀山米釀等農特產品,推動農產品、農副產品產業化、精品化進程。繼續做大“農小二”品牌,幫助農戶銷售20多種農產品,銷售額超過20萬元,助人均增收8000余元。創新“稻田認養”模式,打造“小二農場”,發揮好農戶和消費者間的橋梁紐帶作用。通過資金幫扶,繼續扶持民宿、漁農家樂產業發展。推進全鄉57家網約房資源納管,有效提高住宿、餐飲接待能力。積極探索激活農村閑置農房和閑置宅基地資源,排摸出358間閑置農房;公開拍租鄉屬16間閑置附屬用房進行,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。成功創建省二級農貿市場和省放心市場,完成兩家農村家宴中心建設。